2025年最新实测显示,乐聚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跨栏动作,引发科技圈热议,该机器人通过高精度动态平衡控制与仿生关节设计,实现了连续跨越标准高度障碍物,动作流畅性接近人类水平,技术团队透露,其核心突破在于自主研发的"瞬时决策AI系统",能在0.1秒内完成地形分析、步态调整和力量分配,不过业内意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标志着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动态环境适应新阶段,质疑者则指出实验室环境与真实场景存在差距,且续航时间仅25分钟可能限制商用价值,目前该技术已申报27项专利,预计2026年试用于应急救援领域。
这两年人形机器人突然火了,特斯拉的Optimus还在实验室里蹒跚学步,国内乐聚的机器人已经能表演跨栏了?刷到他们的宣传视频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动作流畅得有点假吧?直到上个月在深圳高交会现场亲眼看到Demo——好家伙,它真能抬腿迈过30厘米的障碍,落地时膝盖微微缓冲的样子,简直像极了人类初学者。
用户到底在搜什么?
搜“乐聚人形机器人跨栏”的人,八成是被酷炫视频吸引的技术爱好者,但细想会发现两种隐藏需求:
- 想验证真实性:动作是预设程序还是实时感知?2025年量产机型能否保持稳定性?
- 找应用场景:除了展厅表演,这玩意儿能帮仓库搬货、灾害救援吗?
关节电机才是关键
和波士顿动力那种液压驱动不同,乐聚用的自研伺服电机更轻量化,现场工程师透露,跨栏时髋关节电机每秒要调整5次扭矩——这解释了为什么它抬腿时总有点“卡帧”感,不过话说回来,比起去年只能走平衡木的版本,2025款进步已经惊人。
别急着喊“颠覆”
现在夸它“像人一样灵活”还太早,实测发现:
- 光照突变时,视觉传感器会迟疑0.3秒
- 连续跨3个栏后需充电冷却
但换个角度想,当年第一款扫地机器人不也智障得撞墙?
普通人有必要关注吗?
如果你在制造业或科研领域,可以盯着他们的开放平台——乐聚最近在招开发者做SDK适配,至于家用?等它能替你拿外卖再说吧。(笑)
PS:最近小米也发了人形机器人竞品,2025年这场“钢铁马拉松”有得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