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快速发展临界点已经到来,未来机器人会带领中国制造模式的变革。相关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数量有望超越人类?看人形机器人链式布局
北京时间6月14日,在2024特斯拉股东大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200亿。据称,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其成本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售价预计2万美元。这将为特斯拉创造25万亿-30万亿美元市场。
价格越低,市场应用越广,人形机器人就会越快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自主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研制了人形机器人设计组装“大工厂”,可以快速设计构建人形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系统,目前已设计出多台Q系列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了面向不同场景的技术验证。图为不同版本的谱系化人形机器人Q系列。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转化关键时期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各地打造未来产业集群的关键产业。
“中国机器人快速发展临界点已经到来,未来机器人会带领中国制造模式的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近日表示。
人形机器人的组成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是刚需、软件是灵魂。硬件,就是制造机器人的各类常用硬件,比如控制器、传感器等;软件部分则更为复杂,主要是各种人工智能模型,比如大语言模型、图像扩散模型等。相关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认为,当前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对产业界来说是个大好机会,尤其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两大产业的结合,将催生诸多新需求、带来巨大价值。包括高端机器制造、软件系统,以及形成相关产业链和巨大的生态链,这些因素将促使新的、有价值的企业出现。5月25日,在上海爱仕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谷,工业机器人模拟焊接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产业链式发展、创新深度融合也反映到了各地的产业政策上,并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从地方的前瞻布局来看,一些地方注重行业头部力量的集结和加速奔跑。6月4日,随着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乔迁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北京亦庄已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在产业布局上,这里落地了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汇聚了以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为龙头的一批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布了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在产业空间方面,北京亦庄已有21个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建筑面积超190万平方米;落地服务方面,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已注册落地北京亦庄,有助于推动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发展。一些地方注重创新产业生态,打造产业生态圈。机器人产业形成体系化需要前期创新研究的技术平台推动,才能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去年国内发布了12款人形机器人,其中4款出自上海浦东新区,分别是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面对热度不减的人形机器人产业,5月,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这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公共平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通过这个公共平台,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此外,上海在2023年10月公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将建设包括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内的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月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到,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等。技术是否突破、产业规模能否形成,成为各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式布局的重要指标。实际上,人形机器人集群发展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
新兴产业发展快速的安徽,其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安徽共有涉及人形机器人高校院所研发团队11个,产业链企业21家。5月29日,安徽省工信厅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5月28日,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在介绍团队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除安徽外,另一个制造大省山东日前也出台《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目标直指“进入人形机器人强省序列”。为支持培育壮大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山东将对2025年整机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800万元奖励。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世界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重要集聚区。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今年4月,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这里将聚焦专业特种、工业制造、家用服务三类需求领域,从公共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建设四个维度展开。五年内(2024年-2028年),将在制造、电力、交通、特种、医疗、服务等10个以上典型场景部署,并构建中试和测试基地。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产业近两年热度不断走高,产业“尖兵”们不断在技术和应用上寻求突破,并为地区产业集聚提供新动能。根据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梳理,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四大格局:一是以优必选、傅利叶、智元等为代表的初创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伺服、运动控制等方面有技术积累,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助老助残、陪伴机器人等实用性产品;二是专注产业链整合,如以达闼、越疆、大疆等为代表的传统机器人企业在这一领域积累多年,具有先发优势;三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积累,如小米、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在人机交互、AI、物联网等方面有一定技术沉淀;四是科技制造业的经验优势,如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经验丰富。“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是一场生产力变革。”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原近日表示,多年来,几乎所有从事机器人产业的人,都梦想着做出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完全替代人类的服务机器人,而具身智能技术的进步,让多年的期盼有了可能。5月24日,在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厅,工作人员在展示用动作控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人形机器人不仅要做出来,还要卖出去。加速商业化落地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应用来看,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正在构建从专业化场景到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拓展和广泛应用的发展路径。目前我们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大多都是用在较为成熟的商用服务领域,诸如酒店接待、商场引导、公共服务等场所,利用其独特的人形设计和智能交互功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实践检验,未来也将逐渐渗透到灾害救援、极限环境作业等高难度、高风险等特种应用领域。从关键技术来看,解决本体集成的高效性、运动控制的精确性、感知系统的灵敏度、智能分析的准确性等问题,与商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交互和执行等任务,仍需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在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看来,当前,众多厂商的积极参与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从AI软件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机器人本体的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创新和突破。展望未来,技术的持续突破、产品成本的降低、功能通用性的提升以及商业应用的逐步落地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市场的四个关键因素。5月24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超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柒”在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商业、民用、特种甚至外太空,是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有力补充;未来人形机器人全球规模可达数万亿元级别,不逊色于3C、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迎来极大放量,同时伴随价格下行。
本文链接:https://kk3k.com/jiqiren/58.html
人形机器人踢人的视频人形ai机器人自学成才人形机器人才是浪漫人形机器人艾丽莎人形机器人登月韩端人形机器人环太平洋人形机器人不适合素描人形机器人现在的类人形机器人电脑编程人形机器人视频
网友评论